169.考虑迁都吧-《九世凤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此话一出便算尘埃落定,立时有内侍上前,不由分说摘了王尚书等人的乌纱帽,拎出朝堂送去御史台待审。

    剩下的群臣欢喜之余,心里却也难免有些忐忑,就怕皇帝在捉完老鼠之后还打算顺便捉几只麻雀什么的。

    幸好夜寒并没有这个意思。待朝堂上秩序重归平和肃穆,他便又开口说道:“栾中丞、安国公诸卿所递名册朕已批过,即刻便可着吏部发函调任。今后一段时日,六部人员调动必多,望众卿以大局为重,同心协力,共克时艰。”

    群臣听见这是好话,忙齐声表态称“谨遵圣谕”,先前的忧虑已消散了大半。

    栾中丞又出列说道:“陛下,如今朝堂空虚,六部诸人疲于奔命,调任、拔擢仅能解一时之急,终非长久之计。如今京中尚有大量举子滞留,生计亦多有艰难,请陛下早日下诏,重开恩科为天下选贤任能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一片附和,却也有人高声反对:“如今永宁侯数万大军已逼近上京,百姓生死尚不可预知,栾大人不献破敌之计,却紧赶着要开科举是何道理?如今朝中大半文官都是出自您的门下,您仍不知足,又要争做今年的主考,意图在朝中结党营私吗!”

    栾中丞脸色一沉正待答话,夜寒已开了口:“永宁侯,逼近上京?”

    那官员忙俯首称是,又道:“陛下,如今当务之急是必须倾全城之力保住城门!万一上京被攻破,后果不堪设想!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又一官员出列道:“苏大人所言极是!如今京营将士统共不足五千人,宫中金吾卫更仅有一千余众,远不足以拒敌。臣请陛下……考虑迁都。”

    “噗!”站在御座旁边的阮青枝一个没忍住,笑了出来。

    那官员顿时面红耳赤,板着脸道:“青阳郡主认为微臣所言不妥吗?”

    “啊?”阮青枝愣了一下,随即回神:“哦,妥!妥极了!永宁侯打进城来可不容易,咱们紧赶着迁都把上京让给他,他就可以兵不血刃攻占城池、登基为君,然后名正言顺地派兵绞杀咱们了,真是妙哉妙哉!”

    那官员气得差点儿背过去。要不是知道这小姑娘被新帝宠着一向嚣张,他恨不得当场就指着鼻子骂“妇人之见”了。

    阮青枝却还没说够,撇撇嘴又道:“才五万兵就吓成这样,还要迁都,还要跑……你们西北军大统领的脸往哪儿搁哦!”

    刚才说话的那官员猛想起“西北军大统领”如今正在龙椅上坐着,不禁愈发脸红,忙争辩道:“此一时彼一时,陛下如今已不是西北军大统领,而是南齐天子!天子系天下安危于一身,岂能如从前一般好勇斗狠!何况陛下有伤在身……”

    “好了,”夜寒含笑开口,打断了那人的絮叨:“多大点事,不要吵。”

    阮青枝轻声嘀咕“不吵就不吵”,那官员的脸却更红了。

    他明明是在说攸关天下的大事,怎么被新帝这么一说,倒像是他要同小姑娘吵架一般?这可太丢人了!

    幸好新帝宽容的时候是真宽容,非但没计较他跟小姑娘吵架,还很和善地又笑道:“不必多虑,如今实在未到迁都的时候。朕今早刚刚收到消息,永宁侯的五万大军,来不了了。”

    ?!!

    群臣大惊。

    夜寒耐心地向他们解释道:“年前父皇命朕剿匪时,朕忧心北方山地易守难攻,曾暗中传令西北军八千将士南下。虽然剿匪没用上,但刚好来得巧,可解上京燃眉之急。”

    八千。

    群臣心中燃起的希望在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又一下子蔫了下去。

    八千对五万,听上去简直……像个笑话。

    年轻气盛是好事,但也不能仗着年轻气盛乱来啊!拿西北军八千将士来迎战永宁侯的五万大军,这不是玩吗!

    群臣恨不得把这番话吼出来,却碍于皇帝的面子只得咽下,个个憋得脸色发紫。

    夜寒看看他们的神情,又笑了:“昨夜西北军已经与盛公山将士会合,将附近几条山路尽数封锁。永宁侯被困山中,辎重已被截断,首尾不相顾,少则三日、多则半月,必得在投降和饿死之间作出抉择。”

    群臣怔怔良久,随即哗然。

    永宁侯被困住了?五万将士被八千西北军加上数千盛公山守军给困住了?

    所以,这半个多月把他们吓得几乎要尿床的永宁侯叛乱,眼瞅着就要解决了?

    这有点过分了吧!

    夜寒无奈地回头向阮青枝笑了一下,挺欠儿的:“朕是不是说得太急了?应该慢慢说?”

    阮青枝摇头,压低了声音道:“你就不该拦截盛公山送回来的消息。为了抓老鼠,你把鸡鸭鹅都吓坏了!”

    夜寒听见她把满朝文武比作鸡鸭鹅,一时没忍住,哈地笑了一声。

    群臣更觉惊悚。

    夜寒忙清咳一声端正了脸色,道:“现在可以开始讨论恩科的事了。朕的意思是科考宜早不宜迟,至于具体如何安排,请诸卿畅所欲言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