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2.都是好日子-《九世凤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未及发问,后头却有小太监追来,禀道:“灵堂那边,诸位大人们都在了,请问陛下何时举哀。”

    “灵堂?”阮青枝不解,“今天是什么日子?”

    未等旁人回答,她自己又掰着指头数了一下,不太确定地问:“清明了?”

    夜寒摇头:“明日才是清明。今日……是父皇五七。”

    五七可是大日子,确实是要郑重其事举哀祭奠的。只是夜寒和阮青枝对老皇帝都没有什么好感,提起这个日子也就没有太多感触。

    阮青枝甚至试探着提了一个建议:“民间说亡者过了五七就要往阴司去,那咱们是不是可以过了今日就把他送去皇陵葬了?这眼瞅着天气要暖和了,老在宫里放着也不是事啊,万一臭了怎么办?”

    夜寒摇头:“不。朝中的意思是断七以后再入皇陵,我答应了。他能在宫里过最后一个清明,我很高兴。”

    阮青枝皱了皱眉。

    前半句她听懂了,后半句却不甚明白。在宫里过清明怎么了?

    夜寒以一句“朕随后就到”打发了小太监,之后却没有急着去太和殿大祭,而是拉着阮青枝继续不紧不慢地走了一段,拐进了一座极漂亮的园子。

    “这是什么宫?”阮青枝看看园内灿如烟霞的桃花,又退回去看了看空空的门楣,不解。

    居然还有无名的宫殿,倒也有趣。

    夜寒牵着她走进去,低头看着青石板上的绿苔,神色淡淡:“母妃生前最爱苔藓,这么多年了,宫里的奴才们倒还记着这个规矩。”

    说着话,里面有几个小太监迎了出来,却都是十几岁进宫不久的孩子模样。

    看来,规矩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。

    夜寒没有留人伺候,只要了茶水点心,同阮青枝坐在了园中的亭子里,神色怅然。

    阮青枝想着他刚才的话,忽然回过味来:“这是你……母妃当年的住处?”

    夜寒没承认也没否认,抿嘴向她笑了一下:“早就想带你过来,让母妃认认儿媳妇。”

    “啊?!”阮青枝夸张地惊呼一声,焦急捂脸:“你不早说,我该打扮得漂亮一些再来的!我今天都没扑粉,脸上蚂蚁咬的伤还能看出来!”

    夜寒笑意绽开,抓着她的手放了下来:“好看。母妃一定会喜欢。”

    “那可不一定,”阮青枝撇嘴,“当娘的都觉得自家儿子天下第一好,说不定会嫌我丑!”

    夜寒笑着摇了摇头,顺手折了一枝桃花插在她的鬓角:“我媳妇天下第一好看,母妃若还嫌丑,我只能打光棍了。”

    阮青枝大笑。

    夜寒携着她的手站了起来,看着亭外的桃花说道:“你看,虽然这世上没有公道,事情还是好起来了。”

    阮青枝靠在栏杆上伸出手,指尖触着一片花瓣,道:“世上还是有公道的,只是有些人不幸,来不及看到。”

    还有些人懦弱,不懂得公道要靠自己去争取。

    夜寒叹了一声:“也许你说得对,但是……在我看来,公道若来得太迟,就不算数了。”

    阮青枝想了一阵,无言以对。

    对这人世而言,迟来的公道依然是珍贵的: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无辜之人沉冤昭雪,罪恶之人下场凄凉……百姓喜欢看这样的故事。

    但对那些已经没有机会看到结局的人来说,公道若迟得一刻,就不算是公道了。

    例如十八年前北方那些无辜惨死的百姓,例如太医院被推出去顶罪的那些真心想救人的太医,例如当年窥得秘密被阮文忠害死的栾玉娘,例如去年中秋被阮碧筠推下水淹死的阮青枝……

    都是含冤而死的人。即便后来他们的仇人也死了,甚至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死于非命,这整件事情仍然不算公道。

    真正的公道应该是,不该死的人全都不用死。

    阮青枝长长地叹了一声,转身坐下:“你说得对。但也正如你所说,事情还是好起来了,即便不算公道,对亡者而言勉强也算是个安慰。”

    夜寒跟着回来坐下,笑了笑:“是。所以我说母妃至此也可以瞑目了。”

    “要给我讲讲她的故事吗?”阮青枝提壶替他斟了碗茶,“我听闻你是自出生起便不曾见过母妃的,所以你应当不太有机会跟人说起她。”

    夜寒笑着,摇了摇头:“所以实在也没有什么可讲的。我所知道的也都是从旁人那里听来,不知真假的一些传言罢了。”

    阮青枝歪了歪头表示洗耳恭听,却趁着夜寒低头的工夫飞快地拈起一块点心塞进嘴里。

    夜寒眼角瞥见,笑了:“母妃最爱吃些小零嘴,所以御膳房每天都会做些点心送来,二十多年了,从未间断。”

    阮青枝一呆。

    夜寒的笑容很快就散了,语气嘲讽:“这是父皇的吩咐。父皇每年清明必定在这里过,所以这处园子也是二十多年始终整洁如新,宫中都说父皇长情。”

    阮青枝皱了皱眉,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