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6.我要殿下纳我为妾-《九世凤命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斩了柳五娘之后,真武军的收编并没有受到阻碍。楚维扬从队伍中选了几个作战勇猛、颇受同袍拥戴的将官作为旅帅,又指派了从西北回来的两个百夫长随同监军,稍加训诫之后,一切事务都步入了正轨。

    就像不久前收编庆王的私兵一样,即便有人抱怨也很快被压了下去,连个大点的水花都没有激起来。

    毕竟晋王掌握的那些秘密并不能公之于众。在将士们看来,晋王只是一个没什么特点的寻常皇子,因此改投厉王麾下绝对是求之不得的一件事。

    西北军用了三天时间收编整合完毕,之后夜寒向京中报了剿匪大捷,又传信本地府君,建议他在这座镇子空出来之后安排无家可归的贫苦人居住,赠以粮种农具,收入户籍安定一方。

    有始有终,京中和地方上都挑不出什么错来。

    安排好了这些,紧接着就要继续北上,奔赴下一处土匪聚集之地了。

    夜寒仍旧只带了一百来个人,余下的上万将士各自拔营进山安置,不知藏到哪里去了。

    阮青枝留了个心眼细细观察了一番,发现随行的这一百多人最多只有一半是真正的西北军将士,其余的那部分却是从收编的队伍之中挑上来的。

    有来有往,这也就意味着新收编的队伍之中也有西北军的旧人在,足可以放心。

    阮青枝发现夜寒对这些事完全是驾轻就熟,这才知道西北军的名头绝不是仅靠作战勇猛就能挣出来的。

    兵不厌诈,那些阴诡奇谲的手段,夜寒也完全应付得来。

    那就没她什么事了嘛!

    先前阮青枝还怕夜寒有勇无谋被人给骗了,如今倒觉得更该担心的是她自己——她该小心防着些,别被这个扮猪吃老虎的家伙给欺负了去才是!

    深感挫败的阮青枝向夜寒提出了告辞,后者却不同意:“如今京中的局势只怕不太好,你回去,我不放心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因为局势不太好,我才更该回去啊!”阮青枝有些发急,“咱们两个都不在,谁知道你老爹和那几个兄弟们会搞什么鬼?万一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用担心,”夜寒安抚道,“父皇若真那么没用,老四老五也不至于这么多年连个储君之位都没拿到手。”

    他老人家把养儿子当养蛊呢,如今九个儿子才废了一个半,远远没到开盖子的时候。

    这对阮青枝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安慰。她靠在马鞍上,急道:“那我就更该回去了!你那七个兄弟都已经出尽百宝在皇帝面前表现,只有你不在,那你多吃亏啊!不行,我得回去给你争脸去!”

    “真不必,”夜寒笑道,“青阳郡主不畏风雪千里追随来助本王剿匪,这就是最给本王争脸的事。”

    “可我明明帮不上什么忙。”阮青枝委委屈屈的,深感挫败。

    夜寒攥了攥她的手,笑:“你在这里,本身就是在帮本王的大忙了。”

    阮青枝不太懂这个,将信将疑。

    夜寒见状只得又低声向她解释道:“即便咱们都不在京中,那边的局势也不会完全掌控在他们手里。西北军的信兵可不仅仅是用来传信的,而且,你忘了砌香楼了?”

    砌香楼,阮青枝当然记得。那曾经是上京最有名的销金窟之一,睿王出事以后就受到牵连开不下去了嘛。

    开不下去以后,那些姑娘们分散到了上京的各大青楼,如今……

    阮青枝愕然:“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,那些姑娘们还在为你做事吗?我以为她们早就叛变了!”

    夜寒白了她一眼:“我的姑娘们没那么容易叛变。何况如今也才半年而已,哪里久了?”

    “哟——”阮青枝拉长了声音,“你的姑娘们啊?”

    醋意弥漫,夜寒大笑起来。

    阮青枝重重地哼了一声,倒也没把这瓶醋再喝下去。她想了想京中那些错综复杂的事,心中知道夜寒不可能一点安排都没有,渐渐地也就放下了心。

    只是她仍然坚持认为自己回到上京可以帮他做更多的事。

    夜寒百般解释仍不能令她展颜,只得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担忧:“老五那些人可能要提前动作。你此时回京,必然会被他们当肥羊肉一般抢来抢去。我觉得,你还是留在我身边比较安全一些。”

    “哈?”阮青枝惊愕地看着他,“原来你也觉得我像肥羊肉!我到底哪儿肥?哪儿肥?!”

    夜寒答不上来,只管笑。

    不过阮青枝这会儿也算是明白了:诸皇子夺嫡在即,她这个自己吹出来的“天定凤命”甭管是真是假,必定会有人抢的。

    所以她不能落到别人手上。只要她一直跟夜寒在一起,夜寒就输不了。

    何况夜寒还有剿匪的大功呢。等过些日子回了上京,甭管早晚,皇帝和朝臣都不能忽视这个战功赫赫的厉王殿下。

    既如此,那就陪着他呗。

    阮青枝裹了裹路上镇子里新卖的的斗篷,迎着风叹气:“我倒不是怕倒霉死在土匪手里,就是觉得辛苦了点。”

    夜寒看了看她手上冻疮消肿之后留下的疤,没说话。

    剿匪、征战,确实都是苦差事。即便这小姑娘肯吃苦,他也舍不得让她一直陪着他风餐露宿。

    所以,还是要快一点把乱局平定了,赶紧回京才行啊。

    一百余人的队伍在官道上疾驰而过。前方是风雪和未知的艰险,身后是爆竹声声万家灯火。

    旧岁除,新春至。

    因为瘟疫风雪种种灾情而被他们遗忘在脑后的新年,终于还是来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