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3章 打样-《红楼赖大爷》
第(2/3)页
…………
时隔两日,赖尚荣才得知薛蟠南下,于是便着手准备向皇帝递交密折。
他没有第一时间上奏,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,贾珍父子固然要教训,但也不能因此耽误了薛家的图谋。
这事若是出在荣府,他还不好声张,古代讲究亲亲相隐,赖家与荣府虽非亲非故,但出自荣府也是事实,难免会被扣上个白眼狼的帽子。
至于宁府就另当别论了,而且他也没打算广而告之,只在密折里向皇帝奏报。
事涉勋贵,皇帝不可能听信他一家之言,总要有个查证的时间,赖尚荣估摸着查证、处置,前前后后怎么也得一月左右。
届时薛家得到消息,派人南下,估计时间上也未必来得及。
当然,他也不可能单独为了贾珍上奏,恰巧前日练出一批钢材,虽赖尚荣不甚满意,但制作的枪管,确实比之前有不小的提升。
工作干得好,不如汇报做得好。
赖尚荣回到衙门,奋笔疾书,将自己如何顶着夏日的炎热,冒着冶炼工厂内的高温,与工人同甘共苦,克服种种困难,取得的些许成就,浓墨重彩的做了汇报。
最后,才将贾珍父子的不法勾当,做了一番雕琢,凸显出自己与吸血的勋贵之间的差别。
在其位,谋其政,他虽不是御史,但听闻这种祸害朝廷,鱼肉百姓之事,还是不能独善其身。
待到这封奏折,转呈至皇帝手中。
前半段还看得喜形于色的正隆帝,顿时勃然大怒,一拍桌子,大叫道:“混账东西!”
一旁随侍的夏守忠,战战兢兢道:“皇上息怒!”
“宣齐宁觐见!”
“是!”
少顷,齐宁进入御书房。
正隆帝将奏折往地上一扔,沉声道:“堂堂京师首善之地,竟有这等鱼肉百姓之事,都察院、御史台竟一点风声都没,你立即派人去查。”
第(2/3)页